张琨:再谈南美解放者玻利瓦尔的历史地位

创建时间:  2022-05-20     浏览次数:


张琨:再谈南美解放者玻利瓦尔的历史地位

上海大学拉美中心

作者系上海大学文学院历史系副教授、上海大学拉美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


我曾看过英国历史学家约翰·林奇(John Lynch)撰写的关于西属美洲革命的著作以及他关于玻利瓦尔和圣马丁这两位解放者的评传。不久前,我阅读了美国人玛丽·阿拉纳(Marie Arana)的《玻利瓦尔:美洲解放者》一书的中文版(2021年8月出版)。这些著作使我对玻利瓦尔的方方面面有了更深的认识。

一、玻利瓦尔的早年经历

玻利瓦尔的父母很早过世,亲戚做了他的监护人。有两件事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第一是他的黑人奶妈。这个黑人某种程度上成了他最为信任的人。也是因为这一点,后来有一些贬损玻利瓦尔的人说,他其实是一个黑白混血。在当时西属美洲的社会,人们十分看重血统的划分。假如你是混血的话,你可能无法担任政府军队内的高级职务。

第二点是他很早就去了西班牙接受教育,又游历整个欧洲,但这段经历已经没有多少遗留下来的历史材料可以考证了。玻利瓦尔对拿破仑的态度,也是历史学家们热衷讨论的话题。一些人觉得他是很崇拜拿破仑的,甚至跟拿破仑有过私人接触,但另一些人说,他一开始很崇拜拿破仑,但当拿破仑称帝恢复君主制之后,他对拿破仑又比较唾弃。

我个人比较倾向于第二种。他后来与圣马丁在瓜亚基尔的争论,清楚地表现出他对君主立宪制的厌恶。他在欧洲游学时,阅读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人的书,基本的政治理念在那时候已经逐步形成了。之后,当他游历意大利,对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评价不高。从这两个证据结合起来判断,他对称帝之后拿破仑的态度还是比较明显的。

欧洲游历另一件比较重要的事情,是他在西班牙结识的妻子患黄热病去世了。妻子的去世给他带来重大打击,彻底地改变了他。他重返欧洲排遣忧思,将客居英国伦敦另一位美洲的革命先驱弗朗西斯科·德·米兰达(Francisco de Miranda)说服回来。

二、西属美洲战争时期的玻利瓦尔

从后续事件可以看出,玻利瓦尔并不是一个能征善战的勇将。在第一共和国、第二共和国时期,他输掉的战争挺多的,并不像苏克雷或者圣马丁那样骁勇善战。圣马丁是职业军人,在西班牙参加过抗击拿破仑的战争。而玻利瓦尔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军事训练,带兵打仗不是他的强项。他的强项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特别是根据不同的情况,将考迪罗们粘合在一起,为同一个目标奋进。

玻利瓦尔的心胸应是比较宽广的,也有一定的谋略,包括收买人心的政治手腕。比如,在伦敦,他向米兰达竭力渲染整个委内瑞拉乃至整个西属美洲各层级渴望独立革命的景象。当米兰达回到美洲,感觉并非如此。两人因指挥权和战术问题发生不少冲突,从他出卖米兰达来看,玻利瓦尔是相当复杂的一个人。

玛丽·阿拉纳(Marie Arana)在《玻利瓦尔:美洲解放者》一书中指出,米兰达在第一共和国失败后想彻底背叛革命事业,而玻利瓦尔出于这一点才把他交给西班牙将领的。但如果我们分析该书所引用的这两个注释,就会发现其实都来自于怀有比较强烈民族主义情感的历史学家。因此,真实的玻利瓦尔和后续历史、史学史和出于各种政治原因所塑造出来的玻利瓦尔之间的差距到底有多大?

委内瑞拉一名著名的历史学家赫尔南·葛马拉(Hernan Gamarra)写过一本书,叫《对西蒙·玻利瓦尔的崇拜》( El Culto a Simon Bolivar)。这本书详细考察了历史学家、政治家等不同群体出于各自兴趣和利益对玻利瓦尔形象的再塑造。根据阿拉纳这本书所选取的历史学家来看,是带有美化玻利瓦尔的明显倾向的。比如,安德烈斯·贝略(Andres Bello),一位同样杰出的拉丁美洲历史人物,就将玻利瓦尔对米兰达的行为定义为背信弃义。约翰·林奇也认为,出卖米兰达折射出玻利瓦尔人性中的阴暗面,因为玻利瓦尔在第一共和国和第二共和国覆灭后,也都选择了战略性撤退。

三、玻利瓦尔与米兰达的关系

答:玻利瓦尔与那名西班牙军官好友之间到底达成了什么样的协议,就不得而知了。玻利瓦尔与米兰达的决裂,宣告了委内瑞拉第一共和国的失败。米兰达对他当时为什么要走给出了自己的解释。首先是首都加拉加斯缺乏物资资源,其次是东部黑人叛乱,第三是当时发生了一场大地震,受影响最大的区域就是革命者所在的区域,而保皇党的区域没有受到地震太大的影响。这次地震被各种保皇党解释为上帝对叛乱分子的天谴或者责罚。上述三点都对玻利瓦尔和米兰达的军队产生了很大影响。

1812年,玻利瓦尔在流亡期间发表了《卡塔赫纳宣言》,认为委内瑞拉第一共和国失败的原因是缺乏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政府。他认为,任何一个新生的国家,都必须依仗一个强大的、集权的中央政府维持自己的运行,而第一共和国政府太过于混乱复杂,这个论断与他后来的政治理念是一致的。

四、玻利瓦尔区别于同时期拉丁美洲考迪罗的特质

玻利瓦尔自身最大的特点在于他能够团结其他考迪罗。这源自他对整个西属美洲局势的判断和对这片大陆未来远景的构想,还有他有演说的才能和领导的天赋。

事实上,对于当时各地的考迪罗来说,打仗并不是一件难事,打赢也并不是一件难事,关键的是打赢了之后,你下一步要往哪里去。这个问题在1910年爆发的墨西哥大革命中体现得也比较明显。一些游击队领导人能打赢一场战役,但他们看不到打赢了之后,整个国家应该朝哪个方向发展。而这正是玻利瓦尔相较于其他考迪罗来说所特有的优势。他在欧洲的游历,他对启蒙思想家大量著作的阅读,是形成这一优势的基础性条件。

可以设想,玻利瓦尔在说服这些考迪罗的时候可能会说,你们可以看一下欧洲的法国、英国,包括北美都是如何发展的,我们独立以后也要效仿他们制定宪法、锐意改革,一步一步把国家发展得更好。这是他能吸引并团结大小考迪罗的最重要的特点。遗憾的是,玻利瓦尔的背后没有一个牢固的班底始终义无反顾地追随他。他所做的只是团结这些考迪罗,而缺乏更为广泛的群众基础。这一缺陷,最终导致了他梦想的破灭。

五、玻利瓦尔的政治理想

建立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政府,玻利瓦尔没能做到这一点。这并不是由于玻利瓦尔无能,而是这在当时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考迪罗们的彼此猜忌,不愿意让渡自己的权力。他们的私心又进一步影响自己控制地区的民众,让民众意识到与其他地区民众之间的区别。这种情况直到今天依旧改变不大。

玻利瓦尔在秘鲁和玻利维亚都推行过改革,但都实行不下去。当他回到大哥伦比亚后,共同的敌人西班牙人已经不存在了,内部的纷争则开始了。之前的老部下们纷纷说他是个独裁者。我觉得,当时玻利瓦尔是有独裁这个想法的,但这个想法并不是出于他个人对权力的渴望,更多的来自于对西语美洲未来前途的忧虑,对一盘散沙的考迪罗们治理国家能力的质疑。如果继续陷入纷争,西属美洲即便解放也没有未来。

玻利瓦尔曾说过:“我很惭愧,在付出了所有其他一切代价之后,我们仅获的只不过是独立。”这种独立还要加上双引号,就像后面拉丁美洲左派知识分子所说的,拉美其实并没有获得真正的独立,经济和政治上一直依附于其他帝国。





上一条:ABD’nin ‘Hint-Pasifik’ stratejisinin başarı şansı yok

下一条:吴孙沛璟 | 瓦尔马普”:一场激烈的争辩与一段被忽视的历史


张琨:再谈南美解放者玻利瓦尔的历史地位

创建时间:  2022-05-20     浏览次数:


张琨:再谈南美解放者玻利瓦尔的历史地位

上海大学拉美中心

作者系上海大学文学院历史系副教授、上海大学拉美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


我曾看过英国历史学家约翰·林奇(John Lynch)撰写的关于西属美洲革命的著作以及他关于玻利瓦尔和圣马丁这两位解放者的评传。不久前,我阅读了美国人玛丽·阿拉纳(Marie Arana)的《玻利瓦尔:美洲解放者》一书的中文版(2021年8月出版)。这些著作使我对玻利瓦尔的方方面面有了更深的认识。

一、玻利瓦尔的早年经历

玻利瓦尔的父母很早过世,亲戚做了他的监护人。有两件事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第一是他的黑人奶妈。这个黑人某种程度上成了他最为信任的人。也是因为这一点,后来有一些贬损玻利瓦尔的人说,他其实是一个黑白混血。在当时西属美洲的社会,人们十分看重血统的划分。假如你是混血的话,你可能无法担任政府军队内的高级职务。

第二点是他很早就去了西班牙接受教育,又游历整个欧洲,但这段经历已经没有多少遗留下来的历史材料可以考证了。玻利瓦尔对拿破仑的态度,也是历史学家们热衷讨论的话题。一些人觉得他是很崇拜拿破仑的,甚至跟拿破仑有过私人接触,但另一些人说,他一开始很崇拜拿破仑,但当拿破仑称帝恢复君主制之后,他对拿破仑又比较唾弃。

我个人比较倾向于第二种。他后来与圣马丁在瓜亚基尔的争论,清楚地表现出他对君主立宪制的厌恶。他在欧洲游学时,阅读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人的书,基本的政治理念在那时候已经逐步形成了。之后,当他游历意大利,对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评价不高。从这两个证据结合起来判断,他对称帝之后拿破仑的态度还是比较明显的。

欧洲游历另一件比较重要的事情,是他在西班牙结识的妻子患黄热病去世了。妻子的去世给他带来重大打击,彻底地改变了他。他重返欧洲排遣忧思,将客居英国伦敦另一位美洲的革命先驱弗朗西斯科·德·米兰达(Francisco de Miranda)说服回来。

二、西属美洲战争时期的玻利瓦尔

从后续事件可以看出,玻利瓦尔并不是一个能征善战的勇将。在第一共和国、第二共和国时期,他输掉的战争挺多的,并不像苏克雷或者圣马丁那样骁勇善战。圣马丁是职业军人,在西班牙参加过抗击拿破仑的战争。而玻利瓦尔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军事训练,带兵打仗不是他的强项。他的强项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特别是根据不同的情况,将考迪罗们粘合在一起,为同一个目标奋进。

玻利瓦尔的心胸应是比较宽广的,也有一定的谋略,包括收买人心的政治手腕。比如,在伦敦,他向米兰达竭力渲染整个委内瑞拉乃至整个西属美洲各层级渴望独立革命的景象。当米兰达回到美洲,感觉并非如此。两人因指挥权和战术问题发生不少冲突,从他出卖米兰达来看,玻利瓦尔是相当复杂的一个人。

玛丽·阿拉纳(Marie Arana)在《玻利瓦尔:美洲解放者》一书中指出,米兰达在第一共和国失败后想彻底背叛革命事业,而玻利瓦尔出于这一点才把他交给西班牙将领的。但如果我们分析该书所引用的这两个注释,就会发现其实都来自于怀有比较强烈民族主义情感的历史学家。因此,真实的玻利瓦尔和后续历史、史学史和出于各种政治原因所塑造出来的玻利瓦尔之间的差距到底有多大?

委内瑞拉一名著名的历史学家赫尔南·葛马拉(Hernan Gamarra)写过一本书,叫《对西蒙·玻利瓦尔的崇拜》( El Culto a Simon Bolivar)。这本书详细考察了历史学家、政治家等不同群体出于各自兴趣和利益对玻利瓦尔形象的再塑造。根据阿拉纳这本书所选取的历史学家来看,是带有美化玻利瓦尔的明显倾向的。比如,安德烈斯·贝略(Andres Bello),一位同样杰出的拉丁美洲历史人物,就将玻利瓦尔对米兰达的行为定义为背信弃义。约翰·林奇也认为,出卖米兰达折射出玻利瓦尔人性中的阴暗面,因为玻利瓦尔在第一共和国和第二共和国覆灭后,也都选择了战略性撤退。

三、玻利瓦尔与米兰达的关系

答:玻利瓦尔与那名西班牙军官好友之间到底达成了什么样的协议,就不得而知了。玻利瓦尔与米兰达的决裂,宣告了委内瑞拉第一共和国的失败。米兰达对他当时为什么要走给出了自己的解释。首先是首都加拉加斯缺乏物资资源,其次是东部黑人叛乱,第三是当时发生了一场大地震,受影响最大的区域就是革命者所在的区域,而保皇党的区域没有受到地震太大的影响。这次地震被各种保皇党解释为上帝对叛乱分子的天谴或者责罚。上述三点都对玻利瓦尔和米兰达的军队产生了很大影响。

1812年,玻利瓦尔在流亡期间发表了《卡塔赫纳宣言》,认为委内瑞拉第一共和国失败的原因是缺乏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政府。他认为,任何一个新生的国家,都必须依仗一个强大的、集权的中央政府维持自己的运行,而第一共和国政府太过于混乱复杂,这个论断与他后来的政治理念是一致的。

四、玻利瓦尔区别于同时期拉丁美洲考迪罗的特质

玻利瓦尔自身最大的特点在于他能够团结其他考迪罗。这源自他对整个西属美洲局势的判断和对这片大陆未来远景的构想,还有他有演说的才能和领导的天赋。

事实上,对于当时各地的考迪罗来说,打仗并不是一件难事,打赢也并不是一件难事,关键的是打赢了之后,你下一步要往哪里去。这个问题在1910年爆发的墨西哥大革命中体现得也比较明显。一些游击队领导人能打赢一场战役,但他们看不到打赢了之后,整个国家应该朝哪个方向发展。而这正是玻利瓦尔相较于其他考迪罗来说所特有的优势。他在欧洲的游历,他对启蒙思想家大量著作的阅读,是形成这一优势的基础性条件。

可以设想,玻利瓦尔在说服这些考迪罗的时候可能会说,你们可以看一下欧洲的法国、英国,包括北美都是如何发展的,我们独立以后也要效仿他们制定宪法、锐意改革,一步一步把国家发展得更好。这是他能吸引并团结大小考迪罗的最重要的特点。遗憾的是,玻利瓦尔的背后没有一个牢固的班底始终义无反顾地追随他。他所做的只是团结这些考迪罗,而缺乏更为广泛的群众基础。这一缺陷,最终导致了他梦想的破灭。

五、玻利瓦尔的政治理想

建立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政府,玻利瓦尔没能做到这一点。这并不是由于玻利瓦尔无能,而是这在当时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考迪罗们的彼此猜忌,不愿意让渡自己的权力。他们的私心又进一步影响自己控制地区的民众,让民众意识到与其他地区民众之间的区别。这种情况直到今天依旧改变不大。

玻利瓦尔在秘鲁和玻利维亚都推行过改革,但都实行不下去。当他回到大哥伦比亚后,共同的敌人西班牙人已经不存在了,内部的纷争则开始了。之前的老部下们纷纷说他是个独裁者。我觉得,当时玻利瓦尔是有独裁这个想法的,但这个想法并不是出于他个人对权力的渴望,更多的来自于对西语美洲未来前途的忧虑,对一盘散沙的考迪罗们治理国家能力的质疑。如果继续陷入纷争,西属美洲即便解放也没有未来。

玻利瓦尔曾说过:“我很惭愧,在付出了所有其他一切代价之后,我们仅获的只不过是独立。”这种独立还要加上双引号,就像后面拉丁美洲左派知识分子所说的,拉美其实并没有获得真正的独立,经济和政治上一直依附于其他帝国。





上一条:ABD’nin ‘Hint-Pasifik’ stratejisinin başarı şansı yok

下一条:吴孙沛璟 | 瓦尔马普”:一场激烈的争辩与一段被忽视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