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 | 虚惊一场,土耳其与西方化解外交危机
上观新闻,10-26 21:13
当外界还在猜测风波会如何收场时,土耳其与西方之间的一场外交危机出现戏剧性逆转。
双方临崖退步:在要求土耳其释放土商人以致被土方暗示将驱逐10国大使后,西方国家10月25日宣布将遵守驻在国法律;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立即表示欢迎。双方紧张关系大为缓和。
从发生到结束才短短数日,但这场“迷你危机”被视为再次暴露土西关系的裂痕。分析人士认为,双方虽不会彻底决裂,但芥蒂并未消除,未来仍可能会濒临危险的“悬崖”。
“知错就改”和顺坡下驴
这场风波起于一个人和一份10国声明。
本月18日,美法德等10国大使发表联合声明,敦促土方释放商人卡瓦拉。
64岁的卡瓦拉是土耳其商人和文化资助人,其先后被指控参与组织2013年反政府示威和2016年未遂政变,自2017年起一直被拘禁至今。
这份联合声明激怒了安卡拉,被斥干涉土内政。23日,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宣布10国大使将被视为“不受欢迎的人”,释放“赶人”信号。一般来说,如果外交官被贴上“不受欢迎的人”的标签,将会被驱逐出境。
土西关系一时吃紧,大有山雨欲来之势。谁知,两天之后峰回路转。
此前气势汹汹、施压放人的美国及一众国家从鹰变鸽。25日,美国和相关国家驻土大使馆宣布,将遵守《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第41条的规定,遵守驻在国的法律法规。
看到西方变“规矩”了,土耳其也很爽快,立即表示欢迎。埃尔多安还强调,土耳其针对美国等10国的回应并非要制造危机,而是为捍卫国家主权、法律和荣誉。
至此,一锅快要滚沸的水瞬间降温。
分析人士认为,双方之所以选择各退一步,缓和紧张局面,主要是考虑到驱逐行动可能引发的一连串严重后果,包括深度冲击土西关系、北约分裂、土国内经济与政治动荡,乃至对地区格局和世界形势产生影响。
西方这边,出于对所谓民主、人权等价值观的追求,在卡瓦拉事件上敲打土耳其在所难免。加上近年来,土耳其日益变得“桀骜不驯”,时不时与西方对着干,更要借机给安卡拉一点颜色瞧瞧。
但是,“土耳其是地缘战略要地,西方不能承受失去土耳其之重,所以最后还是会让步。”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郭长刚说。
土耳其位于亚欧大陆结合部,靠近俄罗斯、海湾、中东、高加索地区、里海,同时又扼守战略要冲博斯普鲁斯海峡,地缘位置极其重要。特别是在中东方向,土耳其被西方当成屏障、前哨和缓冲,既能保障欧洲安全,又能让美国借土耳其之地利在中东展开行动。
除了地缘位置的重要性,土耳其在北约中的地位也是举足轻重。它拥有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常备军事力量,其境内还有美国部署的核武器和北约早期预警系统。一旦与土耳其撕破脸,土耳其驱逐北约盟国大使,那将直接导致北约联盟的破裂,这在北约将是史无前例的。“2016年之后,当土耳其与俄罗斯走近后,美欧就很着急,自知不能逼土耳其太紧。”郭长刚说。
对土耳其来说,有经济软肋也很难硬到底。既然西方“知错就改”,自己也出了气,争了面子,不妨顺坡下驴。
就在释放“逐客”信号后,土耳其里拉汇率大幅跳水,跌至历史新低。今年以来,里拉兑美元汇率已下跌24%,通胀高达20%。
《纽约时报》援引分析人士观点称,驱逐西方10国大使意味着土耳其与西方盟国发生重大冲突,可能导致土经济出现灾难性下滑,并引发新的政治动荡。
《日经亚洲评论》称,在高失业率和近20%的通胀率下,埃尔多安执政联盟的民意支持率在9月首次低于反对派联盟。
郭长刚指出,土耳其的经济至今未摆脱西方控制,尤其是美国的控制。2018年,当特朗普政府宣布对土钢铝进口关税提高一倍后,里拉闪崩。土耳其的经济相当脆弱,且易受国际环境的影响。
宁夏大学中国阿拉伯国家研究院院长李绍先认为,埃尔多安威胁驱逐大使,除了表达愤怒,其实也是希望美欧国家有所收敛,或者作出善意回应。
其实,仔细琢磨,埃尔多安在威胁“赶人”时也留有余地。比如他并未提到时限,显然是在等待西方反应,再决定走下一步棋。
此外,土耳其外交人士先前还分析,二十国集团(g20)峰会和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将至,为避免驱逐大使引发外交风暴,紧张局势有望得到缓解。
关系不和的新注脚
近几年,土耳其与西方之间的摩擦屡见不鲜,两边不是打嘴仗,就是差点“动真格”。
轰动一时的有引渡居伦之争——2016年7月,土耳其发生未遂军事政变,埃尔多安政府指控居住在美国的宗教人士居伦及其支持者策划政变,要求美国将其引渡回土耳其,但遭到美方拒绝;
s-400风波——土耳其向俄罗斯采购s-400反导系统,结果招致美国制裁,还被踢出f-35战机项目;
东地中海油气争夺战——土耳其在东地中海勘探油气资源,引发北约盟国法国、希腊的抗议,双方激烈对峙,几乎剑拔弩张。
此外,还有拜登政府今年4月破天荒认定一战期间奥斯曼帝国境内大批亚美尼亚人惨遭杀害事件是“种族灭绝”,又引发一番口水仗。
眼前的这场外交争端只是土西不睦的一个新注脚。
李绍先指出,卡瓦拉事件只是最新一轮风波的直接背景,背后则是埃尔多安对土美、土欧关系不满的一次总爆发。
近些年,土西关系基本呈现渐行渐远的态势。但是,最近一年来,特别是美国总统拜登上任以来,埃尔多安试图改善土美关系,同时也向欧盟示好。年初时,他表示土耳其仍希望加入欧盟;上月顶着疫情风险奔赴联大,也是想借此机会与拜登会晤,结果连面都没见到。“埃尔多安认为自己的善意遭到冷遇,美欧在卡瓦拉事件上搞联合声明也是故意找茬,所以他对西方的不满就爆发了。”
在郭长刚看来,土西关系近年来之所以龃龉不断,与土耳其重新自我定位有关。土耳其已看清西方意图,美国将其作为工具,欧盟则用“入盟候选人资格”拴住它,给“画饼”但不兑现,以免其脱离西方控制,转投其他阵营。为此,埃尔多安执政后开始逐步调整过去“向西看”的对外政策,寻求平衡外交。一方面,并不全然摒弃西向外交这一重心,但另一方面也不再缩手缩脚完全受制于西方,而是追求更独立自主、多边、平衡的外交关系。
折腾之后如何相处?
经此有惊无险的一次折腾,土西关系接下来怎么走?好转还是恶化?
李绍先认为,虽然埃尔多安不会真正走到驱逐大使那一步,西方国家也会适可而止不敢把事情做绝,双方都不愿彻底决裂,但是土美、土欧之间的裂痕已经非常明显,土西关系仍在不可控制地一路下滑,至少从目前来看这种局面还会持续下去。
“这场外交危机折射出土耳其和西方关系的复杂性。”李绍先说,一方面,双方都不愿离开彼此,因为土耳其是北约重要成员国,人们常说没有土耳其的北约是不可想象的。同时,土耳其也离不开西方,土耳其的国家定位还是西方国家的盟友。但另一方面,双方矛盾重重,闹得不可开交。比如土美之间围绕俄s-400的博弈、美支持被土视为恐怖组织的叙利亚库尔德武装等等。眼下,双方还有一个最大的矛盾点,就是在西方眼中,埃尔多安日益“独裁”,成为异己,双方在所谓人权、民主、独裁等问题上的争执会更加激烈。所以,无论是在美国避难的居伦还是现在的卡瓦拉,都会成为双方的矛盾焦点,而且将不断引发冲突。
郭长刚认为,由于历史、现实等种种原因,土西关系存在“钟摆效应”,摆出去仍会摆回来,不会摆得太离谱。就像这次外交危机一样,双方虽然站在悬崖边上,但最后依然能安全后撤。
(编辑邮箱:ylq@jfdaily.com)
https://export.shobserver.com/baijiahao/html/4182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