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琨:“全球文明倡议”视野下的拉丁美洲与中拉关系
张琨副教授应邀参加由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举办的“新的动荡变革期与中国外交”系列研讨会——“全球文明对话与2023年中国外交”,并作题为“‘全球文明倡议’视野下的拉丁美洲与中拉关系“的发言。
中国与拉丁美洲的对外关系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段,从建国到1970年,该时期内与中国建交的拉美国家只有古巴和智利,然而中国与拉美各国的很多政党和社会组织保持了非官方的联系,双边贸易很少。
第二阶段是1971年到20世纪末,中国政府有了重返国际舞台的意愿,需要在联合国取代台湾成为唯一的代表,同时也敏锐地意识到了拉丁美洲国家在“200海里经济专属权”等方面的要求,因此开始主动与拉美国家官方联系。恰逢秘鲁时任韦拉斯科政府带有强烈的民族主义色彩,因此中秘两国成功建交,并开启了一轮在拉丁美洲的外交高潮(从1971年到1974年有多达7个拉美国家与中国建交)。拉丁美洲国家在中国的对外关系中位置更加凸显,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双边经贸方面的往来。
最后一个阶段便是21世纪至今,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双边贸易额突飞猛进,在2021年突破了4500亿美元。对于今天的中国来说,拉丁美洲在以下两个方面有着比较重要的意义:首先,在维护我国粮食安全、能源多样化和关键矿产的供给方面,主要商品包括大豆、石油以及锂矿。第二点,众多拉美国家签署“一带一路”协议,在美洲峰会上对美国的批评以及加强与中国的金融合作,都表明了拉丁美洲依旧在寻求自身发展道路,维护本国利益的意愿在不断加强,他们在某种程度上也意识到了“大变局”的到来。
在我看来,出于自身独特的历史原因,拉丁美洲现今自身的特点与“全球文明宣言”所宣传的理念是比较契合的。
首先,今天的拉丁美洲是一个多元文明融合程度较高的地区,来自亚非欧的人种在大多数拉美国家都比较和谐地生活在一起,众多文明在此交流融合,并逐步形成了带有自身特色的拉丁美洲文明,拉美很少出现对某些特定族裔的歧视或暴力手段,这无疑与全球文明宣言中的“尊重文明多样性”不谋而合。
其次,拉丁美洲地区也正如文明宣言里所提出的那样,在历史上曾多次尝试着从本国的国情出发,寻求自身的发展之路,比如马里亚特吉从安第斯山的实际情况出发,对马克思主义的本土化尝试,以及萨尔瓦多·阿连德希望通过“第三条道路”实现社会主义的举措。在这一过程中,拉丁美洲的知识分子还根据自己独立发展的意愿和情怀,以笔为枪,通过文学作品《百年孤独》与人文社会科学(如依附理论、解放神学等),为全球提供影响深远的智识产品,从拉丁美洲文明自身的视角出发,为全球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合作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