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宇婷:秘鲁政局动荡的原因和出路

创建时间:  2022-12-29     浏览次数:


【国际观察】秘鲁政局动荡的原因和出路

2022年12月29日 10:48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闭宇婷

自12月7日秘鲁前总统卡斯蒂略发动“自我政变”失败、卡斯蒂略被国会弹劾下台、博鲁阿尔特新政府执政引发政治动荡至今,已经过去了二十多天,秘鲁政治动荡局面尚未出现好转趋势。新总统博鲁阿尔特呼吁秘鲁全国人民及各政治团体凝聚共识,停止分歧,仍无法平息民众的不满。愤怒的民众走上街头,呼吁新总统博鲁阿尔特下台、要求释放卡斯蒂略、关闭国会、举行新大选。秘鲁的政治危机缘何不断升级?有何历史与现实原因?

历史原因

政治不稳定是独立至今秘鲁政治的主要特点之一。独立的最初几十年时间里,秘鲁进入考迪罗统治时期,军阀混战不断。20世纪秘鲁现代化取得了较快发展,但政治动荡现象没有得到缓解,期间秘鲁一共发生了9次军事政变,出现了军人威权政府与文人政府交替执政的局面。

自21世纪以来,先后有藤森、阿兰·加西亚、托莱托、加西亚、乌马拉、库钦斯基、比斯卡拉和卡斯蒂略等多位秘鲁总统和腐败案件有关。2019年,阿兰·加西亚因深陷腐败案件自杀。2016年,“洗车行动”震荡整个巴西政坛,并对包括秘鲁在内的其他十几个拉美国家的政坛产生严重冲击,包括总统、国会议员、政府官员和司法人员等在内的公职人员纷纷卷入腐败案件。自2016年库钦斯基上台以来,秘鲁的府院之争愈演愈烈,库钦斯基在位期间遭遇几轮弹劾,最终被迫辞职。2018年,副总统比斯卡拉根据宪法担任新总统,但比斯卡拉政府未能缓解激烈的府院冲突。2019年,比斯卡拉决定解散国会,次年比斯卡拉因涉嫌腐败案件被国会弹劾下台。之后,担任总统的国会主席梅里诺引发民众不满,民众发起了大规模的抗议游行。担任总统仅5天的梅里诺在民众的抗议浪潮中被迫辞职,萨加斯蒂通过国会选举成为新总统,秘鲁上演了一周内出现三位总统的戏剧性一幕。

“小政府”导致国家权威的削弱

政治权威是实现政治秩序的重要保障。政治秩序得益于强大政府,强大政府得益于强大政党。秘鲁既无强大政府,亦无强大政党,这是其政治动荡的重要根源。根据秘鲁1993年宪法,对于秘鲁总统的暂时或永久失职行为,国会有权将其弹劾,同时总统享有“解散国会”的权力。该宪法设立的初衷是权力制约、捍卫民主国家,预防总统专制,却成为引发秘鲁政治危机的“定时炸弹”,成为国会牵制政府的重要手段,国会只需要达到87张赞成票即可弹劾总统,对总统职位构成重大威胁。秘鲁虽实施总统制,但表面上手握大权的总统,却经常受到国会的掣肘,总统的任何失职行为,均可能遭到国会弹劾,名义上的总统制无形之中滑向了事实上的“议会制”。同时,总统享有解散国会的权力也使国会感到极大不安,国会为避免被解散,通常采取先发制人的手段。最终,政府和国会很难达成信任关系,导致政治冲突加剧。另外,缺乏强大政党导致各政治力量的分散。目前秘鲁国会一共由13个不同的政治团体组成,无一政党拥有多数席位,执政党秘鲁自由党也仅获得37个席位,与要求的87个大多数席位仍有不小差距,这也是卡斯蒂略政府提出的改革方案在国会遇阻的重要原因。

政治极化扩大

当前秘鲁政治极化现象相当严重。政治极化的一个重要表现是“否决政治”。20世纪民众主义政党阿普拉党的强势崛起引起了秘鲁建制派的恐慌,寡头集团和军队结成政治同盟,阻止该党领袖阿亚·德拉托雷赢得大选。当前,拉美的“否决政治”正在变得越来越流行。在2021年的第二轮大选中,秘鲁选民总体分成“支持藤森庆子”和“反藤森庆子”两个对立阵营,这种以意识形态为基础的“否决政治”加重了秘鲁的政治分裂。在第二轮总统大选中,卡斯蒂略和藤森庆子的支持率分别为50.125%和49.875%,卡斯蒂略仅凭四万多张选票的微弱优势取胜。

另外,右派对左派的长期排斥也导致政治极化扩大。目前秘鲁政坛仍以精英政治为主导,意味着国家政权掌握在少数利益集团手中,他们在很大程度上左右国家政治。右派控制着秘鲁的各大主流媒体,对左派进行攻击、抹黑和压制。主流媒体对“左派威胁论”形象的构建加深了人们对左派的恐惧,导致政治极化扩大。不过,“左翼威胁论”并不能使所有选民信服。秘鲁社会存在的巨大不平等、贫困等问题是不争的事实,底层民众对现有体制愈加表现出不满。他们主张国家进行深刻变革,扩大社会公正、减小贫富差距。秘鲁政治的长期撕裂已经成为近年来该国政治动荡的重要原因。

秘鲁政治的出路

首先,探索适合国情的道路。独立以来的长达两个世纪里,政治不稳定成为秘鲁政治的常态。与其他拉美国家一样,独立后的秘鲁一直援用西方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不过该制度并没有给秘鲁带来政治稳定。自20世纪以来,秘鲁的大众政治取得了较快发展,人民的参政愿望越来越强烈,然而,秘鲁政治制度存在的严重缺陷无法将大多数民众囊括到政治制度中来。民众的边缘地位导致他们对国家制度十分不满。21世纪以来,秘鲁民众要求扩大政治参与的呼声愈发高涨,而其政治发展进程却非常缓慢,使得政治参与的扩大缺乏适当的政治制度加以协调,造成了政治混乱状态。这种无序民主所带来的社会挫败感和矛盾激化造成了政治混乱状态。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网络的不断普及,民众在社交媒体被迅速动员起来,而缓慢的政治体制不能满足人民的参政愿望。当前秘鲁民众的不满是民众权利长期得不到尊重、长期对现状和国家制度不满,希望当局进行彻底政治改革的体现。

种种迹象表明,西式民主在秘鲁并不一定行得通。解决当前政治危机的唯一出路是进行深入的政治改革。塞缪尔·亨廷顿认为,政治秩序维护取决于制度对公民政治参与愿望的满足状况。政治制度脆弱导致的政治秩序混乱是秘鲁政治的主要特点之一。因此,有效、深入的政治改革是实现秘鲁政局稳定的必要出路。政治改革要着重提高国家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要保证政府有能力有效地对国家事务进行治理,保证全国范围内政策执行的有效性以及社会的良性整合。注重政府的合法性建设,特别是加强人民民主,增强人民的代表权,争取民众对政策、政府和政权的认可与支持。

其次,注重社会公正,减少不平等现象。秘鲁社会长期面临严重的不平等问题。疫情前秘鲁的经济保持稳定增长,但社会不平等加剧,国家发展所积攒的大量财富落入了少数利益集团的手中,而底层人民却享受不到任何好处,人民继续生活在贫困之中,越来越悬殊的贫富差距早已激起了民众的不满。疫情暴发以后,秘鲁陷入严重的经济社会危机,失业率大幅增长,人们缺乏经济来源,贫困人口直线上升。与此同时,通胀高企导致的物价上涨,使人们的实际生活水平不断下降。在社会层面上,不平等引发了贫困的代际传递,社会不公的加剧,机会平等遭破坏,社会矛盾激化,社会动荡加剧等问题。在政治层面上,不平等还导致民主政治危机、政治极化扩张、民主制度受到威胁等严重后果。不平等构成了当前秘鲁政治危机和国家治理困境的根源所在。未来秘鲁政府应制定各种可行的措施,在经济取得发展的基础上,处理好分配与再分配之间的关系。国家应加强多经济的宏观调控,让更多的人民享受到发展成果。

再次,根治腐败。腐败已经成为拉美政治危机的重要根源,对秘鲁造成了全方位的影响。21世纪以来,秘鲁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反腐措施,但成果并不理想。根据2022年秘鲁国家腐败感知调查,81%的秘鲁人认为近五年来秘鲁的腐败问题越来越严重,该数据比2019年增加了8%。53%的秘鲁人认为未来五年腐败问题将持续恶化,这一数据较2019年增加了13%。57%的秘鲁人认为腐败已经成为国家面临的最严重问题。大多数秘鲁人认为,该国是拉美地区最腐败的国家之一。86%的秘鲁人认为,腐败对其日常生活带来了负面影响。秘鲁研究院(IEP)刚公布的民调也显示,2022年10月底,59%的秘鲁人认为秘鲁前总统卡斯蒂略涉嫌腐败案件,相较于10月初的52%增加了7个百分点。60%的秘鲁人认为国会是最腐败的机构,42%的秘鲁人认为卡斯蒂略政府是腐败的。虽然秘鲁人对腐败问题深恶痛绝,但他们普遍认为,国家在反腐问题上无能为力。

以少数利益集团和政治深度捆绑为主的秘鲁政坛是政治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金钱政治导致利益集团的利益凌驾于多数弱势民众的利益之上,而底层人民的诉求得不到回应。秘鲁人民对体制腐败的不满由来已久,近几年来进一步加剧,反腐败游行反复出现。腐败丑闻严重损害了政治制度的合法性,腐败成为政治动荡的重要因素。未来,秘鲁的反腐之路势在必行且任重道远。

最后,凝聚共识,减少意识形态分歧。目前秘鲁各政治派别之间的分歧仍非常严重,很难达成共识。秘鲁国会目前由13个不同的政治团体组成。不同政治团体间的恶性斗争压缩了积极政治空间,引发了严重的政治和社会后果,最终损害秘鲁社会和民众的利益。未来秘鲁各政治团体之间应尽量放下意识形态偏见,凝聚力量,摒弃分歧,加强政治对话,稳步推进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制定出有利于国家发展、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各项短期、中期和长期规划。

(作者系上海大学拉美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上一条:江时学:如何研究新兴经济体参与“一带一路”的高质量发展

下一条:NECATİ DEMİRCAN:BRIQ dergisi Çince yayına başladı


闭宇婷:秘鲁政局动荡的原因和出路

创建时间:  2022-12-29     浏览次数:


【国际观察】秘鲁政局动荡的原因和出路

2022年12月29日 10:48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闭宇婷

自12月7日秘鲁前总统卡斯蒂略发动“自我政变”失败、卡斯蒂略被国会弹劾下台、博鲁阿尔特新政府执政引发政治动荡至今,已经过去了二十多天,秘鲁政治动荡局面尚未出现好转趋势。新总统博鲁阿尔特呼吁秘鲁全国人民及各政治团体凝聚共识,停止分歧,仍无法平息民众的不满。愤怒的民众走上街头,呼吁新总统博鲁阿尔特下台、要求释放卡斯蒂略、关闭国会、举行新大选。秘鲁的政治危机缘何不断升级?有何历史与现实原因?

历史原因

政治不稳定是独立至今秘鲁政治的主要特点之一。独立的最初几十年时间里,秘鲁进入考迪罗统治时期,军阀混战不断。20世纪秘鲁现代化取得了较快发展,但政治动荡现象没有得到缓解,期间秘鲁一共发生了9次军事政变,出现了军人威权政府与文人政府交替执政的局面。

自21世纪以来,先后有藤森、阿兰·加西亚、托莱托、加西亚、乌马拉、库钦斯基、比斯卡拉和卡斯蒂略等多位秘鲁总统和腐败案件有关。2019年,阿兰·加西亚因深陷腐败案件自杀。2016年,“洗车行动”震荡整个巴西政坛,并对包括秘鲁在内的其他十几个拉美国家的政坛产生严重冲击,包括总统、国会议员、政府官员和司法人员等在内的公职人员纷纷卷入腐败案件。自2016年库钦斯基上台以来,秘鲁的府院之争愈演愈烈,库钦斯基在位期间遭遇几轮弹劾,最终被迫辞职。2018年,副总统比斯卡拉根据宪法担任新总统,但比斯卡拉政府未能缓解激烈的府院冲突。2019年,比斯卡拉决定解散国会,次年比斯卡拉因涉嫌腐败案件被国会弹劾下台。之后,担任总统的国会主席梅里诺引发民众不满,民众发起了大规模的抗议游行。担任总统仅5天的梅里诺在民众的抗议浪潮中被迫辞职,萨加斯蒂通过国会选举成为新总统,秘鲁上演了一周内出现三位总统的戏剧性一幕。

“小政府”导致国家权威的削弱

政治权威是实现政治秩序的重要保障。政治秩序得益于强大政府,强大政府得益于强大政党。秘鲁既无强大政府,亦无强大政党,这是其政治动荡的重要根源。根据秘鲁1993年宪法,对于秘鲁总统的暂时或永久失职行为,国会有权将其弹劾,同时总统享有“解散国会”的权力。该宪法设立的初衷是权力制约、捍卫民主国家,预防总统专制,却成为引发秘鲁政治危机的“定时炸弹”,成为国会牵制政府的重要手段,国会只需要达到87张赞成票即可弹劾总统,对总统职位构成重大威胁。秘鲁虽实施总统制,但表面上手握大权的总统,却经常受到国会的掣肘,总统的任何失职行为,均可能遭到国会弹劾,名义上的总统制无形之中滑向了事实上的“议会制”。同时,总统享有解散国会的权力也使国会感到极大不安,国会为避免被解散,通常采取先发制人的手段。最终,政府和国会很难达成信任关系,导致政治冲突加剧。另外,缺乏强大政党导致各政治力量的分散。目前秘鲁国会一共由13个不同的政治团体组成,无一政党拥有多数席位,执政党秘鲁自由党也仅获得37个席位,与要求的87个大多数席位仍有不小差距,这也是卡斯蒂略政府提出的改革方案在国会遇阻的重要原因。

政治极化扩大

当前秘鲁政治极化现象相当严重。政治极化的一个重要表现是“否决政治”。20世纪民众主义政党阿普拉党的强势崛起引起了秘鲁建制派的恐慌,寡头集团和军队结成政治同盟,阻止该党领袖阿亚·德拉托雷赢得大选。当前,拉美的“否决政治”正在变得越来越流行。在2021年的第二轮大选中,秘鲁选民总体分成“支持藤森庆子”和“反藤森庆子”两个对立阵营,这种以意识形态为基础的“否决政治”加重了秘鲁的政治分裂。在第二轮总统大选中,卡斯蒂略和藤森庆子的支持率分别为50.125%和49.875%,卡斯蒂略仅凭四万多张选票的微弱优势取胜。

另外,右派对左派的长期排斥也导致政治极化扩大。目前秘鲁政坛仍以精英政治为主导,意味着国家政权掌握在少数利益集团手中,他们在很大程度上左右国家政治。右派控制着秘鲁的各大主流媒体,对左派进行攻击、抹黑和压制。主流媒体对“左派威胁论”形象的构建加深了人们对左派的恐惧,导致政治极化扩大。不过,“左翼威胁论”并不能使所有选民信服。秘鲁社会存在的巨大不平等、贫困等问题是不争的事实,底层民众对现有体制愈加表现出不满。他们主张国家进行深刻变革,扩大社会公正、减小贫富差距。秘鲁政治的长期撕裂已经成为近年来该国政治动荡的重要原因。

秘鲁政治的出路

首先,探索适合国情的道路。独立以来的长达两个世纪里,政治不稳定成为秘鲁政治的常态。与其他拉美国家一样,独立后的秘鲁一直援用西方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不过该制度并没有给秘鲁带来政治稳定。自20世纪以来,秘鲁的大众政治取得了较快发展,人民的参政愿望越来越强烈,然而,秘鲁政治制度存在的严重缺陷无法将大多数民众囊括到政治制度中来。民众的边缘地位导致他们对国家制度十分不满。21世纪以来,秘鲁民众要求扩大政治参与的呼声愈发高涨,而其政治发展进程却非常缓慢,使得政治参与的扩大缺乏适当的政治制度加以协调,造成了政治混乱状态。这种无序民主所带来的社会挫败感和矛盾激化造成了政治混乱状态。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网络的不断普及,民众在社交媒体被迅速动员起来,而缓慢的政治体制不能满足人民的参政愿望。当前秘鲁民众的不满是民众权利长期得不到尊重、长期对现状和国家制度不满,希望当局进行彻底政治改革的体现。

种种迹象表明,西式民主在秘鲁并不一定行得通。解决当前政治危机的唯一出路是进行深入的政治改革。塞缪尔·亨廷顿认为,政治秩序维护取决于制度对公民政治参与愿望的满足状况。政治制度脆弱导致的政治秩序混乱是秘鲁政治的主要特点之一。因此,有效、深入的政治改革是实现秘鲁政局稳定的必要出路。政治改革要着重提高国家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要保证政府有能力有效地对国家事务进行治理,保证全国范围内政策执行的有效性以及社会的良性整合。注重政府的合法性建设,特别是加强人民民主,增强人民的代表权,争取民众对政策、政府和政权的认可与支持。

其次,注重社会公正,减少不平等现象。秘鲁社会长期面临严重的不平等问题。疫情前秘鲁的经济保持稳定增长,但社会不平等加剧,国家发展所积攒的大量财富落入了少数利益集团的手中,而底层人民却享受不到任何好处,人民继续生活在贫困之中,越来越悬殊的贫富差距早已激起了民众的不满。疫情暴发以后,秘鲁陷入严重的经济社会危机,失业率大幅增长,人们缺乏经济来源,贫困人口直线上升。与此同时,通胀高企导致的物价上涨,使人们的实际生活水平不断下降。在社会层面上,不平等引发了贫困的代际传递,社会不公的加剧,机会平等遭破坏,社会矛盾激化,社会动荡加剧等问题。在政治层面上,不平等还导致民主政治危机、政治极化扩张、民主制度受到威胁等严重后果。不平等构成了当前秘鲁政治危机和国家治理困境的根源所在。未来秘鲁政府应制定各种可行的措施,在经济取得发展的基础上,处理好分配与再分配之间的关系。国家应加强多经济的宏观调控,让更多的人民享受到发展成果。

再次,根治腐败。腐败已经成为拉美政治危机的重要根源,对秘鲁造成了全方位的影响。21世纪以来,秘鲁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反腐措施,但成果并不理想。根据2022年秘鲁国家腐败感知调查,81%的秘鲁人认为近五年来秘鲁的腐败问题越来越严重,该数据比2019年增加了8%。53%的秘鲁人认为未来五年腐败问题将持续恶化,这一数据较2019年增加了13%。57%的秘鲁人认为腐败已经成为国家面临的最严重问题。大多数秘鲁人认为,该国是拉美地区最腐败的国家之一。86%的秘鲁人认为,腐败对其日常生活带来了负面影响。秘鲁研究院(IEP)刚公布的民调也显示,2022年10月底,59%的秘鲁人认为秘鲁前总统卡斯蒂略涉嫌腐败案件,相较于10月初的52%增加了7个百分点。60%的秘鲁人认为国会是最腐败的机构,42%的秘鲁人认为卡斯蒂略政府是腐败的。虽然秘鲁人对腐败问题深恶痛绝,但他们普遍认为,国家在反腐问题上无能为力。

以少数利益集团和政治深度捆绑为主的秘鲁政坛是政治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金钱政治导致利益集团的利益凌驾于多数弱势民众的利益之上,而底层人民的诉求得不到回应。秘鲁人民对体制腐败的不满由来已久,近几年来进一步加剧,反腐败游行反复出现。腐败丑闻严重损害了政治制度的合法性,腐败成为政治动荡的重要因素。未来,秘鲁的反腐之路势在必行且任重道远。

最后,凝聚共识,减少意识形态分歧。目前秘鲁各政治派别之间的分歧仍非常严重,很难达成共识。秘鲁国会目前由13个不同的政治团体组成。不同政治团体间的恶性斗争压缩了积极政治空间,引发了严重的政治和社会后果,最终损害秘鲁社会和民众的利益。未来秘鲁各政治团体之间应尽量放下意识形态偏见,凝聚力量,摒弃分歧,加强政治对话,稳步推进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制定出有利于国家发展、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各项短期、中期和长期规划。

(作者系上海大学拉美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上一条:江时学:如何研究新兴经济体参与“一带一路”的高质量发展

下一条:NECATİ DEMİRCAN:BRIQ dergisi Çince yayına başlad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