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国别视角下的拉美研究:理论方法及学科建设座谈会召开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李想 江时学 吕斐斐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李想 通讯员 江时学 吕斐斐)区域国别研究即将升格为一级学科“区域国别学”。这一升格将对我国的拉美研究产生什么影响?我国的拉美研究如何更上一层楼?6月26日,上海大学拉美研究中心举办了题为“区域国别视角下的拉美研究:理论方法及学科建设”的线上座谈会,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上海社会科学院、南开大学、安徽大学、河北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和上海大学的十余名学者参会,60余人旁听了此次会议。
与会者认为,“区域国别学”一级学科的问世,意味着从事拉美研究的学者在对策研究领域中将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提供了更有力的学术支撑,在理论研究领域获得更大的用武之地。对于全国高校的五十多个拉美研究中心来说,这一升格无疑是一种巨大的鞭策和鼓舞。但也有一些学者认为,区域国别研究的升格并不意味着拉美研究的水平就能自然而然地随之上升。
与会者认为,我国的拉美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初,迄今已有60多年的学术积累。为了迎合“区域国别学“的问世,我国从事拉美研究的学者应该在理论研究水平、研究方法以及学科建设等方面作出更大的努力。
关于拉美研究的理论基础,一些与会者表示,拉美是许多理论的“试验田”。而且,拉美为国际政治经济学提供了许多理论,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依附论、发展主义理论、新结构主义理论、外围现实主义理论。这些理论具有较强的生命力,中国学者应该以与时俱进的眼光看待这些理论,将其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现实问题联系在一起。还有一些学者认为,国际上没有一种用于拉美研究的现成的理论,但不同学科的各种各样的理论都可以被用来研究拉美。
关于拉美研究的方法论,与会者认为,研究方法数不胜数,不同的研究课题需要不同的研究方法。例如,为了研究拉美政治、经济和外交,研究人员必须时刻关注拉美形势的发展,尽可能多地采用“田野调查法”;拉美史研究则较多地采用以有价值的档案资料为基础的文献分析法。也有一些与会者认为,刻意追求研究方法的运用,或许会事倍功半,因为高质量的科研成果的问世取决于多种多样的因素。
关于学科建设,与会者认为,当务之急是编写一本教材。但也有一些与会者指出,为了进一步推动拉美研究的学科建设,有必要克服人才短缺的“瓶颈”。如同非洲研究、亚洲研究、欧洲研究或其他区域国别研究领域,拉美研究的学科建设需要大量理论水平高、研究能力强、精通外语的人才。高校应该为人才培养作出更大的贡献。
还有一些与会者认为,不论拉美研究能否被改名为“拉美学”,或者说,不论拉美研究能否成为“区域国别学”的二级学科,我国从事拉美研究的研究人员必须具有宽阔的世界视野以及鲜明的中国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