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參與一帶一路
江时学 《新闻报》出版時間: 2020-01-01 04:35
根據2015年3月2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外交部、商務部聯合發佈的《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當時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僅為六十多個。
2017年2月3日,時任國務委員楊潔篪在談「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籌備工作說,三年多來,「一帶一路」建設從無到有、由點及面,進度和成果超出預期。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共同參與,4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與中國簽署合作協定,形成廣泛國際合作共識。2017年4月18日,王毅外長在外交部舉行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中外媒體吹風會上回答記者關於「一帶一路」包括哪些國家的提問時表示,「一帶一路」的文化和歷史基因來自古絲綢之路,因此「一帶一路」以亞歐大陸為主要區域,逐步向相關國家和地區延伸。他說,中方無意為「一帶一路」劃定明確的地理界限,因為「一帶一路」本質上是一個國際合作的倡議,可以也應當向所有志同道合的國家和地區開放。
在首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國家主席習近平說:「一帶一路」建設植根於絲綢之路的歷史土壤,重點面向亞歐非大陸,同時向所有朋友開放。不論來自亞洲、歐洲,還是非洲、美洲,都是「一帶一路」建設國際合作的夥伴。「一帶一路」建設將由大家共同商量,「一帶一路」建設成果將由大家共同分享。就在這一次重要會議上,大洋彼岸的拉美被確定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自然延伸。由此可見,「一帶一路」的影響力在不斷擴大。
「中國一帶一路網」有這樣一個自問自答的問題:「能不能有一個地圖展示一下‘一帶一路’經過哪些國家和區域?」答:「‘一帶一路’倡議是重要的國際合作平臺和重要的國際公共產品,歡迎所有志同道合的國家積極參與,國家範圍並不設限。‘一帶一路’核心內涵是借助‘絲綢之路’文化內涵,打造的開放、包容的經濟合作平臺,中國政府從來沒有對‘一帶一路’限定過範圍,製作‘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名單、地圖的做法並不值得提倡。」
中國一帶一路網還有這樣一個自問自答的問題:「要簽訂了什麼文件才能視為參與了‘一帶一路’呢?」答:「一般的簽署流程是:從簽訂意向書開始,然後簽訂備忘錄、框架條款,再到簽訂正式的合同或協定。有時備忘錄的應用範圍會更廣闊一些。例如,有時會把對一個合同或協議的某些修改叫做備忘錄。」截至2019年10月底,中國已經同137個國家和30個國際組織簽署197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
有一位外國學者曾問我,不與中國簽署「一帶一路」備忘錄或合作文件的國家(如巴西),就不能與中國搞「五通」了嗎?不能進行政策溝通、不能搞設施聯通、不能推動貿易暢通、不能實現資金融通、不能實現民心相通嗎?我說你的理解不對。中國願意與世界上的任何一個國家共建「一帶一路」。
他又問:「那麼簽與不簽備忘錄或合作文件的差別何在?」我的回答是:簽署備忘錄或其他形式的合作文件,意味著雙方在是否需要共建「一帶一路」這個問題上達成了高度的政治共識。毫無疑問,政治共識的強化有利於兩國開展「五通」,有利於進一步提升雙邊關係。美國不僅不接受「一帶一路」,反而竭盡全力地詆毀它。美國的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當然,如果巴西能與中國簽署「一帶一路」備忘錄或類似的文件,那麼,兩國在推動經貿關係時將獲得更高程度的政治共識,澳門在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時也將受益匪淺,澳門與巴西的關係也更為密切。
上海大學特聘教授江時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