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谈 | 上大拉美中心笔谈:对当前拉美动乱的看法

创建时间:  2019-12-10     浏览次数:


上大拉美中心笔谈:对当前拉美动乱的看法

近日,上海大学拉美研究中心两次邀请国内的一些学者,以笔谈的形势讨论了当前一些拉美国家的动乱。每一次笔谈的阅读量都超过500人。本次笔谈的参与者是本中心的研究人员及一部分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

如何认识拉美之乱?其性质是什么?这一动乱反映了拉美的什么问题?是不是拉美的发展道路出了问题?如何认识拉美的政党政治和社会凝聚力?拉美左翼是不是“风光不再”?

上海大学拉美研究中心将在2020年举办一个会议,讨论上述问题。欢迎大家踊跃报名。

张琨(上海大学拉美研究中心研究员):

今年以来,拉美政局动荡不安,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在世人还没有从智利宣布取消APEC峰会主办方的消息中回过神时,在玻利维亚连续执政14年的印第安人总统莫拉莱斯又宣布辞职。加上之前秘鲁的府院之争、厄瓜多尔的抗议、卢拉出狱后的表态以及近日玻利维亚各地区印第安人群体的暴乱与哥伦比亚国内的骚动,这一切都使得去年各方对拉美形势的预测(“总体平稳、局部动荡”)的老调显得有些尴尬。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仅仅将研究的视野放在当下,现在看来很难看清未来的趋势。拉丁美洲此次的骚乱,虽然每个国家的导火索各异(秘鲁因为腐败案,智利因为地铁票涨价,玻利维亚因为大选),但长期以来在拉丁美洲存在的结构性二元对立才是这场骚乱的深层次原因,如智利与哥伦比亚经济政治道路的选择(国家保护主义VS新自由主义,发展VS分配)与玻利维亚与秘鲁白人与印第安人之间的融合难题(经济差异与文化差异)。

随着骚乱的持续进行,国内拉美学界也出现了一批解析结构性二元对立的文章。我觉得,在今后的学术研究中,我国学者应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这一类的研究中去,更加深入地去了解这些结构性二元对立在拉丁美洲的产生与发展,从历史的轨迹中去寻求问题的答案。

范文豪(上海大学拉美研究专业博士研究生):

今年世界多个地区先后爆发规模不等的抗议运动,在一定程度上让人想起了几年前的“阿拉伯之春”,甚至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全球大串联”,这显然与全球经济整体下行压力下的民众怨怒有关。在这些地区中,拉美尤其惹人注目,就下半年这段时间而言,其波及范围和烈度都堪称全球之最。

从相对发达的阿根廷、智利到贫弱小国海地、洪都拉斯,还有玻利维亚、哥伦比亚、秘鲁等,虽然“引爆点”各异,比如有所谓的选举欺诈、腐败,以及传言中的紧缩政策和具体的公共产品价格调整等,但究其根源,无疑是长久以来的社会不平等导致的阶级撕裂,这样看来,社会失范就不足为怪了,它只是个时间问题。

这种不平等不仅体现在收入上,还涉及教育、医疗等全方位的机会不平等。或许拉美地区没有一个国家是真正处于稳定状态的,不管是模仿社会主义模式的国家,还是奉持完全自由市场模式的国家,也许它们都不适合当下的拉丁美洲。

拉美需停止乌托邦式的社会构想或其他地区,尤其是西方发达地区的发展模式。不然随着政坛上的左右轮替,经济上也会陷入这般循环往复,进而引发社会层面的周期性动荡,如同推动巨石的西西弗斯。

来源(上海大学拉美研究专业博士研究生):

我个人认为,拉美国家最近涌现的"抗议潮",是其历史、文化及社会层面的深层次问题的现实反映。这些深层次问题有很多,其核心是腐败、社会不平等与政治体制与人物的失信于人。因此,许多媒体标题单单突出经济放缓、新自由主义以及外部势力是引发本次"抗议潮"的原因,我认为是不够准确的。

换言之,很难笼统地概述本次"抗议潮"是由某一种政治制度或某个政治人物所造成的。这是历史上许多拉美国家民众抗议活动的重演,与拉美国家普遍存在的结构性问题息息相关,但在资讯发达的互联网时代出现一些新特征,例如网络上发起的“为亚马孙祈祷”和“拉美敲锅运动”,这反过来也给拉美国家政府和公众人物以新的压力。这是否有助于民众对于政府及公共人物的有效监督,我认为这一点是值得关注的。

王晨辉(上海大学拉美研究专业博士研究生):

在今年下半年,拉丁美洲地区的多个国家爆发了大规模的抗议,进而引发了社会动荡与骚乱。在全球经济下行的大背景下,拉丁美洲国家的经济持续低迷,而长期以来被掩盖的社会矛盾浮出水面,如社会不平等,财富分配不均,政府贪污腐败横行等等,这些都成为了拉美民众抗议的内容。

由于拉丁美洲多数国家长久的实行新自由主义指导下的经济模式,放任国外私人资本进入国家,由国外的私人资本公司把控国家的关键公共服务内容,这导致了严重的后果。从智利和厄瓜多尔的案例我们可以看出,在涉及到民生的公共服务如水电、交通,是直接影响普通民众生活的,而国外私人资本公司对拉美国家没有太多的社会责任感,往往通过加价来获利,而这样会直接激化社会矛盾。

接下来如何处理这样的社会矛盾,将会是拉美各国政府普遍要面对问题。

田楚子(上海大学拉美研究专业博士研究生):

在过去的两个月中,拉丁美洲的数个国家都在示威抗议中度过。然而此次抗议并非针对左翼或右翼政府其中之一,其深层原因是拉美民众在经济疲软的大背景下对社会改革的普遍不满。

例如发生在智利与哥伦比亚的一系列抗议活动,尽管这两个国家经济表现大体良好,但随着时间推移,经济发展的表象下越发严重的社会不平等问题凸显出来,底层民众并未能享受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福利,这就导致政商精英与人民之间出现了分歧。

在玻利维亚,左翼政府执政使得底层民众地位提升,但引起了城市中产阶级的相对落差以及不满。

这场既有中产阶级参与又有底层民众加入的示威抗议席卷了拉美大陆,这更加表明了拉美各国在发展过程中忽视了对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以及对社会制度的平等调节,而这些漏洞都削弱了拉美可持续发展的稳定性。

张崧(上海大学拉美研究专业硕士研究生):

最近几个月来,除阿根廷外的几乎整个西语拉丁美洲都陷入了不同程度的混乱之中,令各界始料不及。其中智利作为一贯的拉美模范生,其社会发生动荡对人们的心理冲击最为严重;近期抗议活动日趋激烈的哥伦比亚则告诉我们对美国的亦步亦趋并不能保证国家太平。唯独近年来一直经济萎靡的阿根廷因为政府换届的顺利进行保持了稳定,人民的情绪暂时寄托在了对新政府的期待上。

这一波乱象最大的特点是起因多元化,形式一致化。从去年的法国“黄马甲”运动开始,一波基于互联网社交媒体的无领导者的长期抗议模式在全球蔓延开来,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传染性。在世界经济普遍衰退的大背景下,拉美各国各自的软肋在政治、经济、社会等诸多方面相继浮出水面,成为了这一波世界乱潮中的一张张多米诺骨牌。

在焦点之外,拉美最富的小国巴拿马也发生了大规模的学生抗议,起因是对政府和议会主导的修宪程序以及部分条款的不满。尽管原因完全不同,但毫无疑问巴拿马的局势也受到了其他拉美国家乱象的影响。

姚霞(上海大学拉美研究专业硕士研究生):

10月中旬以来,智利由于地铁涨价30比索(约人民币3毛),引发了全国大规模抗议。此次抗议起初是由中学生以地铁逃票的方式发起,很快便扩展成了大规模的骚乱,难以平息。一个多月以来,各处的游行抗议此起彼伏,智利的国家形象和经济发展正在遭受着重大的打击,民众的日常生活和人身安全也受到了严重威胁。

是什么让看似平稳发展的智利突然开始发生暴乱?这当然不仅仅是因为地铁票的涨价,而是由于智利的社会发展模式出现了问题,越来越多的人对国内的贫富差距、政治腐败和过高的生活成本等问题心生不满。

暴乱伊始,很多智利民众表示,希望通过示威和游行让政府听到民众的声音,从而做出有效的改革。但随着暴乱的升级,摧毁基础设施、放火、抢劫等暴力事件已经难以遏制,正在摧毁着智利。渴望正常生活的民众觉得无奈又绝望,皮涅拉政府正在面临着如何平息动乱,回应民众需求这一亟需解决的难题。





上一条:观点 | 牙买加:“飞人”故乡借力“中国速度”终圆“高速梦”

下一条:观点 |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贡献


笔谈 | 上大拉美中心笔谈:对当前拉美动乱的看法

创建时间:  2019-12-10     浏览次数:


上大拉美中心笔谈:对当前拉美动乱的看法

近日,上海大学拉美研究中心两次邀请国内的一些学者,以笔谈的形势讨论了当前一些拉美国家的动乱。每一次笔谈的阅读量都超过500人。本次笔谈的参与者是本中心的研究人员及一部分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

如何认识拉美之乱?其性质是什么?这一动乱反映了拉美的什么问题?是不是拉美的发展道路出了问题?如何认识拉美的政党政治和社会凝聚力?拉美左翼是不是“风光不再”?

上海大学拉美研究中心将在2020年举办一个会议,讨论上述问题。欢迎大家踊跃报名。

张琨(上海大学拉美研究中心研究员):

今年以来,拉美政局动荡不安,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在世人还没有从智利宣布取消APEC峰会主办方的消息中回过神时,在玻利维亚连续执政14年的印第安人总统莫拉莱斯又宣布辞职。加上之前秘鲁的府院之争、厄瓜多尔的抗议、卢拉出狱后的表态以及近日玻利维亚各地区印第安人群体的暴乱与哥伦比亚国内的骚动,这一切都使得去年各方对拉美形势的预测(“总体平稳、局部动荡”)的老调显得有些尴尬。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仅仅将研究的视野放在当下,现在看来很难看清未来的趋势。拉丁美洲此次的骚乱,虽然每个国家的导火索各异(秘鲁因为腐败案,智利因为地铁票涨价,玻利维亚因为大选),但长期以来在拉丁美洲存在的结构性二元对立才是这场骚乱的深层次原因,如智利与哥伦比亚经济政治道路的选择(国家保护主义VS新自由主义,发展VS分配)与玻利维亚与秘鲁白人与印第安人之间的融合难题(经济差异与文化差异)。

随着骚乱的持续进行,国内拉美学界也出现了一批解析结构性二元对立的文章。我觉得,在今后的学术研究中,我国学者应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这一类的研究中去,更加深入地去了解这些结构性二元对立在拉丁美洲的产生与发展,从历史的轨迹中去寻求问题的答案。

范文豪(上海大学拉美研究专业博士研究生):

今年世界多个地区先后爆发规模不等的抗议运动,在一定程度上让人想起了几年前的“阿拉伯之春”,甚至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全球大串联”,这显然与全球经济整体下行压力下的民众怨怒有关。在这些地区中,拉美尤其惹人注目,就下半年这段时间而言,其波及范围和烈度都堪称全球之最。

从相对发达的阿根廷、智利到贫弱小国海地、洪都拉斯,还有玻利维亚、哥伦比亚、秘鲁等,虽然“引爆点”各异,比如有所谓的选举欺诈、腐败,以及传言中的紧缩政策和具体的公共产品价格调整等,但究其根源,无疑是长久以来的社会不平等导致的阶级撕裂,这样看来,社会失范就不足为怪了,它只是个时间问题。

这种不平等不仅体现在收入上,还涉及教育、医疗等全方位的机会不平等。或许拉美地区没有一个国家是真正处于稳定状态的,不管是模仿社会主义模式的国家,还是奉持完全自由市场模式的国家,也许它们都不适合当下的拉丁美洲。

拉美需停止乌托邦式的社会构想或其他地区,尤其是西方发达地区的发展模式。不然随着政坛上的左右轮替,经济上也会陷入这般循环往复,进而引发社会层面的周期性动荡,如同推动巨石的西西弗斯。

来源(上海大学拉美研究专业博士研究生):

我个人认为,拉美国家最近涌现的"抗议潮",是其历史、文化及社会层面的深层次问题的现实反映。这些深层次问题有很多,其核心是腐败、社会不平等与政治体制与人物的失信于人。因此,许多媒体标题单单突出经济放缓、新自由主义以及外部势力是引发本次"抗议潮"的原因,我认为是不够准确的。

换言之,很难笼统地概述本次"抗议潮"是由某一种政治制度或某个政治人物所造成的。这是历史上许多拉美国家民众抗议活动的重演,与拉美国家普遍存在的结构性问题息息相关,但在资讯发达的互联网时代出现一些新特征,例如网络上发起的“为亚马孙祈祷”和“拉美敲锅运动”,这反过来也给拉美国家政府和公众人物以新的压力。这是否有助于民众对于政府及公共人物的有效监督,我认为这一点是值得关注的。

王晨辉(上海大学拉美研究专业博士研究生):

在今年下半年,拉丁美洲地区的多个国家爆发了大规模的抗议,进而引发了社会动荡与骚乱。在全球经济下行的大背景下,拉丁美洲国家的经济持续低迷,而长期以来被掩盖的社会矛盾浮出水面,如社会不平等,财富分配不均,政府贪污腐败横行等等,这些都成为了拉美民众抗议的内容。

由于拉丁美洲多数国家长久的实行新自由主义指导下的经济模式,放任国外私人资本进入国家,由国外的私人资本公司把控国家的关键公共服务内容,这导致了严重的后果。从智利和厄瓜多尔的案例我们可以看出,在涉及到民生的公共服务如水电、交通,是直接影响普通民众生活的,而国外私人资本公司对拉美国家没有太多的社会责任感,往往通过加价来获利,而这样会直接激化社会矛盾。

接下来如何处理这样的社会矛盾,将会是拉美各国政府普遍要面对问题。

田楚子(上海大学拉美研究专业博士研究生):

在过去的两个月中,拉丁美洲的数个国家都在示威抗议中度过。然而此次抗议并非针对左翼或右翼政府其中之一,其深层原因是拉美民众在经济疲软的大背景下对社会改革的普遍不满。

例如发生在智利与哥伦比亚的一系列抗议活动,尽管这两个国家经济表现大体良好,但随着时间推移,经济发展的表象下越发严重的社会不平等问题凸显出来,底层民众并未能享受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福利,这就导致政商精英与人民之间出现了分歧。

在玻利维亚,左翼政府执政使得底层民众地位提升,但引起了城市中产阶级的相对落差以及不满。

这场既有中产阶级参与又有底层民众加入的示威抗议席卷了拉美大陆,这更加表明了拉美各国在发展过程中忽视了对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以及对社会制度的平等调节,而这些漏洞都削弱了拉美可持续发展的稳定性。

张崧(上海大学拉美研究专业硕士研究生):

最近几个月来,除阿根廷外的几乎整个西语拉丁美洲都陷入了不同程度的混乱之中,令各界始料不及。其中智利作为一贯的拉美模范生,其社会发生动荡对人们的心理冲击最为严重;近期抗议活动日趋激烈的哥伦比亚则告诉我们对美国的亦步亦趋并不能保证国家太平。唯独近年来一直经济萎靡的阿根廷因为政府换届的顺利进行保持了稳定,人民的情绪暂时寄托在了对新政府的期待上。

这一波乱象最大的特点是起因多元化,形式一致化。从去年的法国“黄马甲”运动开始,一波基于互联网社交媒体的无领导者的长期抗议模式在全球蔓延开来,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传染性。在世界经济普遍衰退的大背景下,拉美各国各自的软肋在政治、经济、社会等诸多方面相继浮出水面,成为了这一波世界乱潮中的一张张多米诺骨牌。

在焦点之外,拉美最富的小国巴拿马也发生了大规模的学生抗议,起因是对政府和议会主导的修宪程序以及部分条款的不满。尽管原因完全不同,但毫无疑问巴拿马的局势也受到了其他拉美国家乱象的影响。

姚霞(上海大学拉美研究专业硕士研究生):

10月中旬以来,智利由于地铁涨价30比索(约人民币3毛),引发了全国大规模抗议。此次抗议起初是由中学生以地铁逃票的方式发起,很快便扩展成了大规模的骚乱,难以平息。一个多月以来,各处的游行抗议此起彼伏,智利的国家形象和经济发展正在遭受着重大的打击,民众的日常生活和人身安全也受到了严重威胁。

是什么让看似平稳发展的智利突然开始发生暴乱?这当然不仅仅是因为地铁票的涨价,而是由于智利的社会发展模式出现了问题,越来越多的人对国内的贫富差距、政治腐败和过高的生活成本等问题心生不满。

暴乱伊始,很多智利民众表示,希望通过示威和游行让政府听到民众的声音,从而做出有效的改革。但随着暴乱的升级,摧毁基础设施、放火、抢劫等暴力事件已经难以遏制,正在摧毁着智利。渴望正常生活的民众觉得无奈又绝望,皮涅拉政府正在面临着如何平息动乱,回应民众需求这一亟需解决的难题。





上一条:观点 | 牙买加:“飞人”故乡借力“中国速度”终圆“高速梦”

下一条:观点 |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