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 | 蔡蝶:《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读后感

创建时间:  2019-11-07     浏览次数:


蔡蝶:《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读后感

上大拉美研究中心 

在读《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以下简称《血管》)之前,我对于拉美的认知大多停留在出色的巴西足球运动,热情的桑巴以及神秘的玛雅文明。从未想过这个被上帝所眷顾的富饶大陆,曾经竟然遭受过令人如此痛心的一段血泪史。

《血管》曾被控告为腐蚀青年的工具,因为对于拉美的大多数执政者来说,它太过于直白与赤裸。但也恰恰是因为这一点,才使得它能够成为现如今世界各国所风靡的读物。

自16世纪开始,拉丁美洲就已经成为了欧洲的宝库。从西班牙,葡萄牙到英国,荷兰再到后来的美国,改变的是不同的入侵主体,而不变的拉美各国被剥削的命运。探险者们用枪炮和病毒将印第安人几乎灭种,然后就开始在这片大陆上予取予求。从波托西的白银;米纳斯吉拉斯的黄金;古巴的焦糖;巴西的橡胶;到委内瑞拉的可可;尼加拉瓜的香蕉,数不清的资源从拉美被切开的血管流出,滋润了帝国主义的工业心脏,留给拉美人民自己的却只剩下一个干瘪的躯壳以及血流不止的伤口。

864DE

本文作者

尽管后来拉美独立了,但它的经济从属地位却未曾改变。这也正验证了马克思曾说过的那句话:“资本主义来到世间,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发展中国家的双重悲剧就在于:它们不仅仅是国际集中化进程中的牺牲品,而且在以后还得为自己的工业落后而付出代价。上世纪50-60年代,阿根廷学者劳尔•普雷维什提出了外围-中心理论。因为他注意到,在拉美实现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后,并没有实现真正的经济独立。作为倾销市场的拉丁美洲从未摆脱过自殖民时期开始的对帝国主义的经济依赖性。

一旦拉美尝试了经济独立,发展农业现代化和工业化建设,帝国主义便开始推行新自由主义,试图打压弱小的拉美民族工业从而让外国资本逐渐控制拉美各国。为了否定发展中国家保护自己民族工业的权力,削弱政府在这些国家中的作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也应运而生。历史不断前进与更替,而不变的是拉美虚假的繁荣和实质的贫穷。

在读完《血管》以后,我们或许会惊讶于帝国主义残酷的剥削手段,感叹于拉美人民遭受的非人般遭遇。但是反观自身,拉美内部的政治体系或是经济政策是否也存有很大问题呢?在拉美废除了奴隶制度之后,劳动力短缺的现象便开始出现,这使得拉美的经济发展变得困难。

后来到了20世纪8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拉美国家也受害匪浅。除了巨大的经济困境,拉美的政治格局也陷入了动荡,传统的政党地位受到极大动摇,新兴的小党取而代之,党派之间的激烈斗争让拉美的发展雪上加霜。

为了摆脱困境,拉美各国便开始进行改革:开放了经济并且加强和各国的贸易往来,进一步密切拉美与欧洲的关系。虽然经济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拉美的腐败风却开始盛行,上流社会开始极力崇拜并模仿欧洲人的现代化生活;政府总以资金为名行出卖资源之实。

直到现在,拉美的政治和经济依旧问题重重,这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帝国主义殖民和入侵的后遗症,但拉美各国本身也存有很大的问题。如此看来,拉美现如今的糟糕状况也就说得通了。

不可否认,《血管》对于拉美人民和世界人民来说都有着不可磨灭的价值。唯有通过这本书,我们才可真正体会和感受到拉美人民曾经所遭受的痛苦;才能看清过去那些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丑恶的嘴脸。但作者带着立场和态度,还有愤懑的情绪诉说,有时难免偏激。

这本书中存在着大量的对于自由贸易、全球化、跨国集团、国际金融等等的剧烈批评,以及对于发达国家对拉丁美洲政治干预的愤怒批判。似乎在现如今看来,作者的某些观点有些不符合时代思潮了,但是近期的委内瑞拉大乱和亚马逊森林大火,又将作者的观点重新拉回到现实。所以说----历史于我们而言,一直都是一个残酷的老师。

让我们记住爱德华多•加莱亚诺的这一句名言:

哪里越是富得不能再富,哪里就越是穷得不能再穷。

(本文作者系上海大学政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94E2





上一条:我读 | 孟家璇:谁来缝合拉丁美洲的血管

下一条:张凡 | 如何进一步提升中拉关系


我读 | 蔡蝶:《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读后感

创建时间:  2019-11-07     浏览次数:


蔡蝶:《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读后感

上大拉美研究中心 

在读《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以下简称《血管》)之前,我对于拉美的认知大多停留在出色的巴西足球运动,热情的桑巴以及神秘的玛雅文明。从未想过这个被上帝所眷顾的富饶大陆,曾经竟然遭受过令人如此痛心的一段血泪史。

《血管》曾被控告为腐蚀青年的工具,因为对于拉美的大多数执政者来说,它太过于直白与赤裸。但也恰恰是因为这一点,才使得它能够成为现如今世界各国所风靡的读物。

自16世纪开始,拉丁美洲就已经成为了欧洲的宝库。从西班牙,葡萄牙到英国,荷兰再到后来的美国,改变的是不同的入侵主体,而不变的拉美各国被剥削的命运。探险者们用枪炮和病毒将印第安人几乎灭种,然后就开始在这片大陆上予取予求。从波托西的白银;米纳斯吉拉斯的黄金;古巴的焦糖;巴西的橡胶;到委内瑞拉的可可;尼加拉瓜的香蕉,数不清的资源从拉美被切开的血管流出,滋润了帝国主义的工业心脏,留给拉美人民自己的却只剩下一个干瘪的躯壳以及血流不止的伤口。

864DE

本文作者

尽管后来拉美独立了,但它的经济从属地位却未曾改变。这也正验证了马克思曾说过的那句话:“资本主义来到世间,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发展中国家的双重悲剧就在于:它们不仅仅是国际集中化进程中的牺牲品,而且在以后还得为自己的工业落后而付出代价。上世纪50-60年代,阿根廷学者劳尔•普雷维什提出了外围-中心理论。因为他注意到,在拉美实现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后,并没有实现真正的经济独立。作为倾销市场的拉丁美洲从未摆脱过自殖民时期开始的对帝国主义的经济依赖性。

一旦拉美尝试了经济独立,发展农业现代化和工业化建设,帝国主义便开始推行新自由主义,试图打压弱小的拉美民族工业从而让外国资本逐渐控制拉美各国。为了否定发展中国家保护自己民族工业的权力,削弱政府在这些国家中的作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也应运而生。历史不断前进与更替,而不变的是拉美虚假的繁荣和实质的贫穷。

在读完《血管》以后,我们或许会惊讶于帝国主义残酷的剥削手段,感叹于拉美人民遭受的非人般遭遇。但是反观自身,拉美内部的政治体系或是经济政策是否也存有很大问题呢?在拉美废除了奴隶制度之后,劳动力短缺的现象便开始出现,这使得拉美的经济发展变得困难。

后来到了20世纪8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拉美国家也受害匪浅。除了巨大的经济困境,拉美的政治格局也陷入了动荡,传统的政党地位受到极大动摇,新兴的小党取而代之,党派之间的激烈斗争让拉美的发展雪上加霜。

为了摆脱困境,拉美各国便开始进行改革:开放了经济并且加强和各国的贸易往来,进一步密切拉美与欧洲的关系。虽然经济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拉美的腐败风却开始盛行,上流社会开始极力崇拜并模仿欧洲人的现代化生活;政府总以资金为名行出卖资源之实。

直到现在,拉美的政治和经济依旧问题重重,这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帝国主义殖民和入侵的后遗症,但拉美各国本身也存有很大的问题。如此看来,拉美现如今的糟糕状况也就说得通了。

不可否认,《血管》对于拉美人民和世界人民来说都有着不可磨灭的价值。唯有通过这本书,我们才可真正体会和感受到拉美人民曾经所遭受的痛苦;才能看清过去那些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丑恶的嘴脸。但作者带着立场和态度,还有愤懑的情绪诉说,有时难免偏激。

这本书中存在着大量的对于自由贸易、全球化、跨国集团、国际金融等等的剧烈批评,以及对于发达国家对拉丁美洲政治干预的愤怒批判。似乎在现如今看来,作者的某些观点有些不符合时代思潮了,但是近期的委内瑞拉大乱和亚马逊森林大火,又将作者的观点重新拉回到现实。所以说----历史于我们而言,一直都是一个残酷的老师。

让我们记住爱德华多•加莱亚诺的这一句名言:

哪里越是富得不能再富,哪里就越是穷得不能再穷。

(本文作者系上海大学政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94E2





上一条:我读 | 孟家璇:谁来缝合拉丁美洲的血管

下一条:张凡 | 如何进一步提升中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