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活动】郭长刚教授参加新民晚报社2020年度环球论坛

创建时间:  2020-12-05     浏览次数:


新的一年,国际格局将如何演进?新民晚报2020年度环球论坛在沪举行

12月4日,由新民晚报国际部、深海区工作室承办的新民晚报社2020年度环球论坛在上海举行。来自京沪两地的十多位知名专家学者出席论坛,围绕“疫情下的世界与我们”,就当下备受关注的国际热点事件、议题,以及未来世界格局走向等展开热烈讨论。

在本次论坛中,专家学者围绕“疫情之下,中国外交这一年”、“ 世界经济与全球治理面临新挑战”和“2021国际格局如何演进”三大议题展开研讨。

与会专家认为,这一年,新冠肺炎疫情深刻地改变了世界。波及范围之广,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都未能幸免。全球治理面临巨大挑战,全球治理的重要平台功能被削弱。如何平衡经济发展与抗击疫情?疫情是对各国治理模式和治理能力的一场大考,各国交出了不尽相同的答卷。

在这场“大考”中,中国抗疫在国际社会面临单边主义、新冠疫情等诸多挑战时,积极发挥作用,推动多边主义进程,帮助国际社会抗击疫情。中国致力于全球合作抗疫,展现了大国责任和大国担当。世界上大部分国家都对中国疫情防控取得的成就表示赞赏,国际社会对中国积极承担大国责任、推动疫情防控国际合作和全球卫生治理表示认可和支持。这一年,中国外交也继续砥砺前行。在上海,特殊时期举办的进博会,体现了中国同世界分享市场机遇、推动世界经济复苏的真诚愿望。

专家还认为,疫情改变了社会传统的交往方式,也导致国际格局从渐进性量变转向突发性质变。新冠疫情对不同国家软硬实力产生影响。地缘政治等传统国际政治概念仍未过时,但必须看到人工智能等一系列新兴要素的巨大影响。

一年一度的环球论坛是新民晚报社持续近30年的品牌活动,立足于在媒体融合发展过程中,通过与专家智库等重要力量的结合,不断强化国际新闻的深度分析能力、观点供应能力、舆论引导能力与重要议题的设置能力,不断强化中国主流媒体在国际舆论场的影响力与引导力。

新民晚报社2020年度环球论坛现场。

本次论坛中,深海区特摘录专家金句,以飨读者。(按论坛发言顺序)

中国前驻乌克兰、哈萨克斯坦大使姚培生——“疫情期间,中国展示了新时代新形象。”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名誉所长朱威烈——“疫情导致国际格局,从渐进性量变转向突发性质变。”


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郭长刚——“中国致力于全球合作抗疫,展现了大国责任和大国担当。”

复旦大学欧洲研究中心主任、欧盟让·莫内教授丁纯——“中欧关系,正处在十字路口。”

上海欧洲学会会长、上海囯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徐明棋——“全球治理面临巨大挑战,全球治理的重要平台功能被削弱和边缘化。”

上海社科院国家高端智库资深研究员、上海联合国研究会会长潘光——“上合组织的很多经验,尤其是在处理边界纠纷、缓解冲突等问题上,值得世界各国借鉴。”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教授沈丁立——“美国新政府的外交政策可能体现为三个三分之一,即奥巴马的成分占三分之一,特朗普的成分占三分之一,另有三分之一既不奥巴马也不特朗普。”

复旦大学一带一路与全球治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黄仁伟——“权力、地缘政治等传统国际政治概念仍未过时,但必须看到新兴要素的巨大影响。”

上海市日本学会名誉会长吴寄南——“中日间仍有促进关系改善的积极要素。”

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主任胡令远——“无论政府如何换届,日本的整体战略不会轻易改变。”

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李开盛——“过去一年的地区环境出现了有利于中国的势头,但中国不应过于乐观。”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赵干城——“印度的立场一直在变,美印距离军事同盟关系尚有距离。”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外交政策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中东学会副会长李伟建——“中东国家面临生存与发展的巨大挑战。”

中国前驻克罗地亚、圭亚那大使吴正龙——“新冠疫情影响十分深远,但百年大变局的基本态势、中国与国际关系的基本态势、战略机遇期的基本判断没有改变。”

新民晚报社党委书记、社长朱国顺——“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升,与世界的关系愈发密切。专家专业理性的观点经过媒体传播让更多受众知道、让中国的声音被世界听到,是国际新闻报道的根本目标。”





上一条:【学术交流】江时学教授在钓鱼台参加“2020年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研讨会”

下一条:【学术交流】土耳其中心执行主任杨晨博士参加“高校国别和区域研究人才培养院系联盟2020年会”


【学术活动】郭长刚教授参加新民晚报社2020年度环球论坛

创建时间:  2020-12-05     浏览次数:


新的一年,国际格局将如何演进?新民晚报2020年度环球论坛在沪举行

12月4日,由新民晚报国际部、深海区工作室承办的新民晚报社2020年度环球论坛在上海举行。来自京沪两地的十多位知名专家学者出席论坛,围绕“疫情下的世界与我们”,就当下备受关注的国际热点事件、议题,以及未来世界格局走向等展开热烈讨论。

在本次论坛中,专家学者围绕“疫情之下,中国外交这一年”、“ 世界经济与全球治理面临新挑战”和“2021国际格局如何演进”三大议题展开研讨。

与会专家认为,这一年,新冠肺炎疫情深刻地改变了世界。波及范围之广,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都未能幸免。全球治理面临巨大挑战,全球治理的重要平台功能被削弱。如何平衡经济发展与抗击疫情?疫情是对各国治理模式和治理能力的一场大考,各国交出了不尽相同的答卷。

在这场“大考”中,中国抗疫在国际社会面临单边主义、新冠疫情等诸多挑战时,积极发挥作用,推动多边主义进程,帮助国际社会抗击疫情。中国致力于全球合作抗疫,展现了大国责任和大国担当。世界上大部分国家都对中国疫情防控取得的成就表示赞赏,国际社会对中国积极承担大国责任、推动疫情防控国际合作和全球卫生治理表示认可和支持。这一年,中国外交也继续砥砺前行。在上海,特殊时期举办的进博会,体现了中国同世界分享市场机遇、推动世界经济复苏的真诚愿望。

专家还认为,疫情改变了社会传统的交往方式,也导致国际格局从渐进性量变转向突发性质变。新冠疫情对不同国家软硬实力产生影响。地缘政治等传统国际政治概念仍未过时,但必须看到人工智能等一系列新兴要素的巨大影响。

一年一度的环球论坛是新民晚报社持续近30年的品牌活动,立足于在媒体融合发展过程中,通过与专家智库等重要力量的结合,不断强化国际新闻的深度分析能力、观点供应能力、舆论引导能力与重要议题的设置能力,不断强化中国主流媒体在国际舆论场的影响力与引导力。

新民晚报社2020年度环球论坛现场。

本次论坛中,深海区特摘录专家金句,以飨读者。(按论坛发言顺序)

中国前驻乌克兰、哈萨克斯坦大使姚培生——“疫情期间,中国展示了新时代新形象。”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名誉所长朱威烈——“疫情导致国际格局,从渐进性量变转向突发性质变。”


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郭长刚——“中国致力于全球合作抗疫,展现了大国责任和大国担当。”

复旦大学欧洲研究中心主任、欧盟让·莫内教授丁纯——“中欧关系,正处在十字路口。”

上海欧洲学会会长、上海囯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徐明棋——“全球治理面临巨大挑战,全球治理的重要平台功能被削弱和边缘化。”

上海社科院国家高端智库资深研究员、上海联合国研究会会长潘光——“上合组织的很多经验,尤其是在处理边界纠纷、缓解冲突等问题上,值得世界各国借鉴。”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教授沈丁立——“美国新政府的外交政策可能体现为三个三分之一,即奥巴马的成分占三分之一,特朗普的成分占三分之一,另有三分之一既不奥巴马也不特朗普。”

复旦大学一带一路与全球治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黄仁伟——“权力、地缘政治等传统国际政治概念仍未过时,但必须看到新兴要素的巨大影响。”

上海市日本学会名誉会长吴寄南——“中日间仍有促进关系改善的积极要素。”

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主任胡令远——“无论政府如何换届,日本的整体战略不会轻易改变。”

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李开盛——“过去一年的地区环境出现了有利于中国的势头,但中国不应过于乐观。”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赵干城——“印度的立场一直在变,美印距离军事同盟关系尚有距离。”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外交政策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中东学会副会长李伟建——“中东国家面临生存与发展的巨大挑战。”

中国前驻克罗地亚、圭亚那大使吴正龙——“新冠疫情影响十分深远,但百年大变局的基本态势、中国与国际关系的基本态势、战略机遇期的基本判断没有改变。”

新民晚报社党委书记、社长朱国顺——“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升,与世界的关系愈发密切。专家专业理性的观点经过媒体传播让更多受众知道、让中国的声音被世界听到,是国际新闻报道的根本目标。”





上一条:【学术交流】江时学教授在钓鱼台参加“2020年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研讨会”

下一条:【学术交流】土耳其中心执行主任杨晨博士参加“高校国别和区域研究人才培养院系联盟2020年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