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时学 | “逆全球化”是伪命题

创建时间:  2022-01-13     浏览次数:


“逆全球化”是伪命题

江时学

本文摘自江时学:“‘逆全球化’概念辨析—兼论全球化的动力与阻力”,

《国际关系研究》2021年第6期(原文1.3万字)


近几年,“逆全球化”一词颇受我国学术界和媒体的重视。其实,他们所说的“逆全球化”,应该是“反全球化”。因为全球化既不会逆转,也难以倒退,所以,在一定程度上,“逆全球化”是一个伪命题。

在国际上,不少学者和媒体人士在谈论deglobalization。英语前缀词根de的含义是“去除”。因此,deglobalization是“去全球化”,是一种旨在减少各个经济体之间的相互依赖性和一体化的进程。由此可见,“去全球化”的本质也是“反全球化”,与国际学术界所说的anti-globalization(反全球化)并无二致。

在字面意义上,与“逆全球化”对应的英语应该是Reverse globalization。检索互联网上的文献资料后发现,Reverse globalization这一提法由来已久。2011年6月26日至27日,“霍拉西斯”全球印度商业大会(Horasis Global India Business Meeting)在意大利那不勒斯召开。会议在讨论印度经济、世界经济以及全球化等议题时,有人创造了Reverse globalization这一新名词。“霍拉西斯”的创始人弗兰克-于尔根·里希特在介绍Reverse globalization这一新名词的由来时写道,全球化出现了以下4个新的特点:(1)非西方国家的地位在上升;(2)全球化正在从贸易和投资向更为复杂的跨国界的交流过渡;(3)文化、历史和精神价值正在推动全球化的过程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4)除民族国家以外,各国的城市和地区也在积极参与全球化。他认为,这些特点使“逆全球化”应运而生。但他进而指出,“逆全球化”并不会使全球化逆转,因为全球化进程是不可抗拒的。相反,上述4个特点能使全球化得到更多的尊重和更多的可持续性,从而进一步强化全球化。由此可见,“霍拉西斯”全球印度商业大会创造的“逆全球化”这一提法,与中国学者笔下的“逆全球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Reverse globalization中的reverse是形容词。在英语中,reverse还可用作动词,意思为“使……逆转”。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国际上常有这样的预言:疫情会使全球化“逆转”或“倒退”。当然,这一判断是不正确的。

全球化是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不断加深的过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经之路,因而也是一种不可逆转的历史发展趋势。这一趋势之所以不会逆转,主要是因为以下几种力量在持续不断地发挥作用。

一是人的社会性。众所周知,人是一种拥有高度发达的大脑的高等动物,也是一种社会动物。人类社会自诞生之日起就拥有相互依存的本性。马克思曾说过:“人是最名副其实的社会动物,不仅是一种合群的动物,而且是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独立的动物。” 因此,自古以来,虽然人类经常爆发战争,甚至崇尚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但是,人的社会性和人类社会相互依存的本性并没有被抛弃。这一本性同样构成了全球化的动力,使全球化成为人类社会的一种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二是资本的扩张性。作为生产要素,资本对剩余价值的追求是无限制的,因此,资本具有扩张(扩大再生产)的天然本性。这一本性在客观上为生产力的进步创造了多种条件,也使人类社会更容易地获得更多的财富。正如马克思所说的那样,“发展社会劳动的生产力,是资本的历史任务和存在理由。资本正是以此不自觉地创造着一种更高级的生产形式的物质条件。” 毫无疑问,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都与“资本的历史任务和存在的理由”息息相关。

三是生产力的惯性。生产力是人类创造社会财富的一种能力,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决定性力量。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强化了人类活动能力,进而使生产和商品交易突破了地域的限制。此外,生产力的发展也促进了劳动分工,使各个国家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依赖日益加深。由此可见,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和客观要求。

四是科技进步的必然性。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也是科技进步的历史。在人类历史上,每一个或大或小的科技进步,都能推动全球化的发展。例如,蒸汽机和纺织机的发明和使用引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开辟了世界市场,开启了经济全球化进程。电力和电动机的发明和使用产生了以重化工业为核心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加快了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使用造就了以信息技术革命为基础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使全球化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推进。当前,人类社会正处于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初期。与前三次工业革命相比,第四次工业革命不再局限于某一特定领域,而是涉及许多与高科技有关的领域,因而对全球化的影响更大,推动全球化向前发展的力度也是更大。

综上所述,作为一种历史发展的大趋势,全球化在人的社会性、资本的扩张性、生产力的惯性以及科研进步等动力的推动下,是不会逆转的。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的那样,“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





上一条:【期刊论文】范文豪:三大洲会议与对抗资本主义制度的全球体系建构

下一条:【学术发表】土耳其研究中心团队成员在《一带一路季刊》发表多篇文章


江时学 | “逆全球化”是伪命题

创建时间:  2022-01-13     浏览次数:


“逆全球化”是伪命题

江时学

本文摘自江时学:“‘逆全球化’概念辨析—兼论全球化的动力与阻力”,

《国际关系研究》2021年第6期(原文1.3万字)


近几年,“逆全球化”一词颇受我国学术界和媒体的重视。其实,他们所说的“逆全球化”,应该是“反全球化”。因为全球化既不会逆转,也难以倒退,所以,在一定程度上,“逆全球化”是一个伪命题。

在国际上,不少学者和媒体人士在谈论deglobalization。英语前缀词根de的含义是“去除”。因此,deglobalization是“去全球化”,是一种旨在减少各个经济体之间的相互依赖性和一体化的进程。由此可见,“去全球化”的本质也是“反全球化”,与国际学术界所说的anti-globalization(反全球化)并无二致。

在字面意义上,与“逆全球化”对应的英语应该是Reverse globalization。检索互联网上的文献资料后发现,Reverse globalization这一提法由来已久。2011年6月26日至27日,“霍拉西斯”全球印度商业大会(Horasis Global India Business Meeting)在意大利那不勒斯召开。会议在讨论印度经济、世界经济以及全球化等议题时,有人创造了Reverse globalization这一新名词。“霍拉西斯”的创始人弗兰克-于尔根·里希特在介绍Reverse globalization这一新名词的由来时写道,全球化出现了以下4个新的特点:(1)非西方国家的地位在上升;(2)全球化正在从贸易和投资向更为复杂的跨国界的交流过渡;(3)文化、历史和精神价值正在推动全球化的过程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4)除民族国家以外,各国的城市和地区也在积极参与全球化。他认为,这些特点使“逆全球化”应运而生。但他进而指出,“逆全球化”并不会使全球化逆转,因为全球化进程是不可抗拒的。相反,上述4个特点能使全球化得到更多的尊重和更多的可持续性,从而进一步强化全球化。由此可见,“霍拉西斯”全球印度商业大会创造的“逆全球化”这一提法,与中国学者笔下的“逆全球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Reverse globalization中的reverse是形容词。在英语中,reverse还可用作动词,意思为“使……逆转”。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国际上常有这样的预言:疫情会使全球化“逆转”或“倒退”。当然,这一判断是不正确的。

全球化是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不断加深的过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经之路,因而也是一种不可逆转的历史发展趋势。这一趋势之所以不会逆转,主要是因为以下几种力量在持续不断地发挥作用。

一是人的社会性。众所周知,人是一种拥有高度发达的大脑的高等动物,也是一种社会动物。人类社会自诞生之日起就拥有相互依存的本性。马克思曾说过:“人是最名副其实的社会动物,不仅是一种合群的动物,而且是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独立的动物。” 因此,自古以来,虽然人类经常爆发战争,甚至崇尚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但是,人的社会性和人类社会相互依存的本性并没有被抛弃。这一本性同样构成了全球化的动力,使全球化成为人类社会的一种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二是资本的扩张性。作为生产要素,资本对剩余价值的追求是无限制的,因此,资本具有扩张(扩大再生产)的天然本性。这一本性在客观上为生产力的进步创造了多种条件,也使人类社会更容易地获得更多的财富。正如马克思所说的那样,“发展社会劳动的生产力,是资本的历史任务和存在理由。资本正是以此不自觉地创造着一种更高级的生产形式的物质条件。” 毫无疑问,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都与“资本的历史任务和存在的理由”息息相关。

三是生产力的惯性。生产力是人类创造社会财富的一种能力,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决定性力量。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强化了人类活动能力,进而使生产和商品交易突破了地域的限制。此外,生产力的发展也促进了劳动分工,使各个国家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依赖日益加深。由此可见,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和客观要求。

四是科技进步的必然性。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也是科技进步的历史。在人类历史上,每一个或大或小的科技进步,都能推动全球化的发展。例如,蒸汽机和纺织机的发明和使用引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开辟了世界市场,开启了经济全球化进程。电力和电动机的发明和使用产生了以重化工业为核心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加快了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使用造就了以信息技术革命为基础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使全球化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推进。当前,人类社会正处于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初期。与前三次工业革命相比,第四次工业革命不再局限于某一特定领域,而是涉及许多与高科技有关的领域,因而对全球化的影响更大,推动全球化向前发展的力度也是更大。

综上所述,作为一种历史发展的大趋势,全球化在人的社会性、资本的扩张性、生产力的惯性以及科研进步等动力的推动下,是不会逆转的。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的那样,“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





上一条:【期刊论文】范文豪:三大洲会议与对抗资本主义制度的全球体系建构

下一条:【学术发表】土耳其研究中心团队成员在《一带一路季刊》发表多篇文章